古建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一生情倾斗拱飞檐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

古建知识2022-10-05古建欣赏形容古建筑文案
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形容古建筑文案,古建筑的三大价值,一生情倾斗拱飞檐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形容古建筑文案,古建筑的三大价值,我家客厅东南角的角柜上,摆放着一个八十公分大小亚克力正方体展示盒,盒中赫然摆放着一件珍贵的

一生情倾斗拱飞檐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

一生情倾斗拱飞檐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

  数字化发展什么意思,形容古建筑文案,古建筑的三大价值,

  我家客厅东南角的角柜上,摆放着一个八十公分大小亚克力正方体展示盒,盒中赫然摆放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纯手工木制八角厅,它是微缩古建筑大师亲手制作的艺术珍品。每当看见八角亭,就想起了亭子的制作者——丁武明。

  初识他,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是姻亲,逢年过节会碰上聊几句,喝几口小酒。言谈中知道他是一个包工头,不张扬,很朴素。接触多了,对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改革开放之初,丁武明靠着木匠手艺,带着亲朋好友出外揽工干活,成了当时的包工头。他为人厚道处事公道,干活质量优良,使他的建筑工程队不断发展壮大。他常说外出包工干活,就是让自家人能舒心着有个饭吃。老家村上人知道他有钱了,有困难上门,他定会倾力相助。村上建学校、修桥、修路以及社火、运动会等需要支持,他也慷慨解囊。热心公益事业,扶弱助残,了不起,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口碑很好。

  人一旦有钱,就有了派头和脾气,武明兄却没有。总是那样谦虚俭朴,总是那样客气、平等、友善。对家人随和,对老人长辈照顾温和周到。他总是穿着朴素的普通便装,典型的农民打扮。进豪华宾馆招标时,保安总是要盘问他,跟随他的人却能长驱直入。会谈时,人们总以为他是司机或助手。我们有时也会就此问题笑话他,可他总坚持自己的风格,说穿上西装不舒服。一个人,能在顺境中,特别是钱财多时,能坚守自己品性,该是多么不易啊。

  2000年后,一次闲聊问他干啥大事,他说:做了个木制嘉峪关城楼,让我去看。一进门就被客厅里矗立着一个巨大宏伟精致的木制城楼镇住了。1比10木制嘉峪关城楼,农民纯手工制作,这是创举。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工作室就在客厅里。刚装修一新的客厅竟然变成了木工房,摆放着木工架子,到处是工具、木条和锯末、刨花,新作品居于木架之上。

  看着我一脸的惊讶和疑惑。他笑着说,从小就喜欢干木活当木匠,长大后对中国古建筑更加喜欢、痴爱。他被中国古代木建筑的精美折服,发誓要保留祖先的遗产。为此,他带人开车去了著名的天下雄关,围绕城楼踱步丈量描绘,回来后,在自家楼房里,摆上木匠家什,亲自上手,建造起艺术品。

  我当时认为,他的创作只是喜欢新奇,玩玩而已。谁知这才是开头。此后,他带着徒弟开着车,到天下第一关,到名楼黄鹤楼,到首都、天坛、地坛,一步步丈量,一遍遍描绘书写。每一尊模型,都是他专程到建筑所在地实地丈量尺寸后进行制作的。做这,要有巨大的投入,产出又毫无希望。这一爱好遭到他的团队和家人的担心、疑虑,甚至反对。他为着自己的梦想,执着中艰难前行。

  他的事业不断在发展在扩大,制作间从家中客厅搬了出去,有了专门的场地。在风景秀美的兴隆山麓,南关小桥子那儿专门修建了一院加工车间,其间作品全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我受邀来到新厂,真的是震撼,好像来到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精彩纷呈,目不暇接,闻木香,听讲解,好像穿越到那一座座古建筑的历史现场。

  他的作品以古建为蓝本,以核桃木、梨花木、紫檀木、红酸枝、椴木、榉木、楠木为原材料,经过绘图、选择材质、确定工具、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时全部采用斗拱支架,卯榫连接的传统建筑工艺技巧,因此制作模型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一件小作品,要花费二三十天,大件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但完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绝伦。

  细看这些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这些作品继承保留了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极具科研和艺术价值。

  当今,现代化城市中到处是千楼一模的水泥方块,而面对充满个性的一件件魅力四射的木制古建筑,我们能不为中国木制建筑的精美外形、制作技艺、文化内涵折服。这些作品摆放在今天,既有传承意义,也有教育作用。

  每一件古建筑模型,都十分考究。他如数家珍,这是北京天坛“祈年殿”,武汉“黄鹤楼”,陇西“威远楼”。那是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和武威文庙“尊经阁”。他得意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像自家的孩子一样熟悉亲切。两个展厅作品满满,多达八九十件。

  他介绍说:自己的作品,经历了一二三代,从模仿不熟悉,到熟练自如,再到创新提高。听得出,从木料运用,技术提高,他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己,永不满足。

  在摆满古建筑的大厅里,他意气风发,讲得口若悬河,充满了自信,激扬指点着每一件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的惟妙惟肖与大师的激情澎湃感染了我,不仅慷慨点赞,还真心地以一个外行角色为他出谋划策,畅想未来。

  作品中,有一对八角亭,一模一样,精美精致。是他亲手做的,他仔细地讲述着加工的细节。你看翘檐上各种人物与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全是手工精雕而成,让人惊叹。他说一个是给我做的,就是料差点,相比红木来说,这八角亭是用椴木制作的。我吃惊中连连谢绝,觉得承受不起。他说:说话算话!原来,一次喝酒畅谈时,他说要送我个作品,酒话谁能在意当真。我愣在那里,又惊又喜。

  我小心地抱回了八角亭,摆放在高高的木制花架上。今年,又专门购买了亚克力展示盒,盛装保护起来。

  创作出作品不能深藏闺中,还得交流展览出售。他专门购买了一辆依维柯,拉着作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览。

  凭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对木制技艺的执着追求,极具天赋的他:创作的微缩古建筑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也抱来许多亮灿灿的大奖。

  2013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微缩古建筑-黄鹤楼”获得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4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作品“微缩古建筑-滕王阁”蝉联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兴隆山握桥》《滕王阁》《上海龙华塔》等6件作品,连续四届获得甘肃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

  一个农民,地处西北内陆,制作的作品要想在全国展览中崭露头角,必须得有独到之处,有过人之处,这是他自豪中说出的心得与感慨。

  这时,他拥有了众多头衔: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兰州市农民艺术家等。

  他的事迹上了电视报纸,中央电视台四套《流行无限》栏目中做了人物专访,这让家乡人无不称赞,让同行无不刮目相看。

  以弘扬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精华为己任,这是他肩头的责任。对自己的事业,他踌躇满志,壮志凌云,他还要建木制古建筑微缩博览园,要将中华大地上的有名古建筑作品一一入列;今后还要走出国门,将世界知名建筑也要纳入;他要争取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他的奋斗目标。

  一位农民,这种高超境界和远大追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很难相信。

  过年过节我们相聚,谈天说地,谈艺术追求,交谈投机,很是愉悦。酒喝开心时,就在饭桌上,他会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唱歌,永远是那一首《送别》。说他交朋友,既不看重钱,不看重官。他不善于交际,不善于阿谀奉承,一心一意创作。我俩谈得来,私交很好,是真正的朋友交往,是一种精神交流。他曾不止一次给我说:人吃饱穿暖了,得有点精神追求,得给后人留点什么,这一辈子才值,他爱的就是中国木制古建筑。

  此时正值事业高峰,他信心百倍。2015年,他年已华甲,还亲自干木活。在木末飞扬的木制建筑创作中,一天又一天,不断重复着又挑战着古人和自己,让一件件古老的建筑在他们手中复活。这已成为习惯,他的生活已融入古建筑之中。

  突然传来噩耗,他得了不治之症。四处求救化疗无效,于2016年3月13日去世。前后不到半年,天妒英才,病魔夺去了大师奋斗的生命,阻止了他辉煌的事业。痛哉!痛哉!

  看着一件件精美作品,为一个普通农民,为一个伟大的农民点赞。更为一位农民担当起中国灿烂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致敬。每每想起这些,是无尽的惋惜。曾相约年老闲暇时,与他品茶谈古论今,谁承想!

  欣慰的是他的儿子丁沙金,挑起了父亲留下的这副重担,这个纯朴腼腆的小伙子,坚持走了下来。他和师兄弟们一起努力,在保留古建筑精髓“榫卯结构”的同时,采用先进设备、自己制造专业工具,提高了古建筑模型制作效率,推出了小型化木制握桥,同时开发了“斗拱积木”、“创意笔架”等与古建筑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他感慨地说:以前由于敬畏父亲,从没有正面接触了解过这些作品,也没有和父亲深入交流过,若知道这样子,父亲健在时,好好跟上一年,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你看,这是传承者们的新作品:西汉时期的“明堂”模型,“至公堂”半剖模型,“西道堂”遗址复原模型,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模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模型,陇南“古民居”等。飞檐翘角,木色飘香,精致灵巧但不失宏伟壮观之气象。

  这些传承着具有中国传统木制建筑风格的新作品流传四方:“微缩古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丹凤门”,“未央宫前殿”等七件作品被西安汉城湖景区大风阁博物馆收藏展览。无数作品被景区、企业、酒店、爱好者收藏。在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上,他们的作品更是受到好家的围观点赞。

  四合院中热火朝天,门口兰州今明古建筑模型有限公司的招牌闪闪发亮。这儿,不仅有天南海北的客商往来,还吸引来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青春学子,还有游玩乡野的小学生也在家长带领下认真观看。他们不仅看成品建筑模型,更喜欢看匠人的制作过程。他们凝视、惊奇的眼神,让丁沙金得到启发,干脆办一个青少年古建筑研学体验中心,让孩子们在欣赏成品、观看制作同时,双手组装斗拱互动。你说,这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上中国古建筑的精美、神奇。

  丁武明师傅言传身教,不仅把木制技艺传给了徒弟们,更把精神追求浸入了弟子们的血脉。这些都让人充分相信,前途尽管困难重重,但丁武明的继承者们一定会做出新的成绩。

  斯人已逝,武明大师的为人处世,他的精神追求,他的传世之作,定会让人时时记忆、怀念。

  你看,那件珍贵的八角亭,是那样的巧夺天工,是那样的熠熠生辉,是那样的亭亭玉立。

我家客厅东南角的角柜上,摆放着一个八十公分大小亚克力正方体展示盒,盒中赫然摆放着一件珍贵的艺术品——纯手工木制八角厅,它是微缩古建筑大师亲手制作的艺术珍品。每当看见八角亭,就想起了亭子的制作者——丁武明。

  初识他,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是姻亲,逢年过节会碰上聊几句,喝几口小酒。言谈中知道他是一个包工头,不张扬,很朴素。接触多了,对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改革开放之初,丁武明靠着木匠手艺,带着亲朋好友出外揽工干活,成了当时的包工头。他为人厚道处事公道,干活质量优良,使他的建筑工程队不断发展壮大。他常说外出包工干活,就是让自家人能舒心着有个饭吃。老家村上人知道他有钱了,有困难上门,他定会倾力相助。村上建学校、修桥、修路以及社火、运动会等需要支持,他也慷慨解囊。热心公益事业,扶弱助残,了不起,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认可,口碑很好。

  人一旦有钱,就有了派头和脾气,武明兄却没有。总是那样谦虚俭朴,总是那样客气、平等、友善。对家人随和,对老人长辈照顾温和周到。他总是穿着朴素的普通便装,典型的农民打扮。进豪华宾馆招标时,保安总是要盘问他,跟随他的人却能长驱直入。会谈时,人们总以为他是司机或助手。我们有时也会就此问题笑话他,可他总坚持自己的风格,说穿上西装不舒服。一个人,能在顺境中,特别是钱财多时,能坚守自己品性,该是多么不易啊。

  2000年后,一次闲聊问他干啥大事,他说:做了个木制嘉峪关城楼,让我去看。一进门就被客厅里矗立着一个巨大宏伟精致的木制城楼镇住了。1比10木制嘉峪关城楼,农民纯手工制作,这是创举。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工作室就在客厅里。刚装修一新的客厅竟然变成了木工房,摆放着木工架子,到处是工具、木条和锯末、刨花,新作品居于木架之上。

  看着我一脸的惊讶和疑惑。他笑着说,从小就喜欢干木活当木匠,长大后对中国古建筑更加喜欢、痴爱。他被中国古代木建筑的精美折服,发誓要保留祖先的遗产。为此,他带人开车去了著名的天下雄关,围绕城楼踱步丈量描绘,回来后,在自家楼房里,摆上木匠家什,亲自上手,建造起艺术品。

  我当时认为,他的创作只是喜欢新奇,玩玩而已。谁知这才是开头。此后,他带着徒弟开着车,到天下第一关,到名楼黄鹤楼,到首都、天坛、地坛,一步步丈量,一遍遍描绘书写。每一尊模型,都是他专程到建筑所在地实地丈量尺寸后进行制作的。做这,要有巨大的投入,产出又毫无希望。这一爱好遭到他的团队和家人的担心、疑虑,甚至反对。他为着自己的梦想,执着中艰难前行。

  他的事业不断在发展在扩大,制作间从家中客厅搬了出去,有了专门的场地。在风景秀美的兴隆山麓,南关小桥子那儿专门修建了一院加工车间,其间作品全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我受邀来到新厂,真的是震撼,好像来到了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精彩纷呈,目不暇接,闻木香,听讲解,好像穿越到那一座座古建筑的历史现场。

  他的作品以古建为蓝本,以核桃木、梨花木、紫檀木、红酸枝、椴木、榉木、楠木为原材料,经过绘图、选择材质、确定工具、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多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制作时全部采用斗拱支架,卯榫连接的传统建筑工艺技巧,因此制作模型的难度大、时间跨度长。一件小作品,要花费二三十天,大件作品需要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但完美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绝伦。

  细看这些微缩景观,工艺精湛、精巧至极。间架、出廊、屋顶都与原建筑形同无异,就连斗拱等细节也分毫不差。这些作品继承保留了古代建筑独特、严谨的布局结构和优雅、和谐的文化内涵,极具科研和艺术价值。

  当今,现代化城市中到处是千楼一模的水泥方块,而面对充满个性的一件件魅力四射的木制古建筑,我们能不为中国木制建筑的精美外形、制作技艺、文化内涵折服。这些作品摆放在今天,既有传承意义,也有教育作用。

  每一件古建筑模型,都十分考究。他如数家珍,这是北京天坛“祈年殿”,武汉“黄鹤楼”,陇西“威远楼”。那是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和武威文庙“尊经阁”。他得意地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像自家的孩子一样熟悉亲切。两个展厅作品满满,多达八九十件。

  他介绍说:自己的作品,经历了一二三代,从模仿不熟悉,到熟练自如,再到创新提高。听得出,从木料运用,技术提高,他在探索中不断突破自己,永不满足。

  在摆满古建筑的大厅里,他意气风发,讲得口若悬河,充满了自信,激扬指点着每一件古建筑模型。古建筑的惟妙惟肖与大师的激情澎湃感染了我,不仅慷慨点赞,还真心地以一个外行角色为他出谋划策,畅想未来。

  作品中,有一对八角亭,一模一样,精美精致。是他亲手做的,他仔细地讲述着加工的细节。你看翘檐上各种人物与动物造型栩栩如生,全是手工精雕而成,让人惊叹。他说一个是给我做的,就是料差点,相比红木来说,这八角亭是用椴木制作的。我吃惊中连连谢绝,觉得承受不起。他说:说话算话!原来,一次喝酒畅谈时,他说要送我个作品,酒话谁能在意当真。我愣在那里,又惊又喜。

  我小心地抱回了八角亭,摆放在高高的木制花架上。今年,又专门购买了亚克力展示盒,盛装保护起来。

  创作出作品不能深藏闺中,还得交流展览出售。他专门购买了一辆依维柯,拉着作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览。

  凭着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和对木制技艺的执着追求,极具天赋的他:创作的微缩古建筑作品,得到了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也抱来许多亮灿灿的大奖。

  2013年11月,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微缩古建筑-黄鹤楼”获得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4年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作品“微缩古建筑-滕王阁”蝉联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兴隆山握桥》《滕王阁》《上海龙华塔》等6件作品,连续四届获得甘肃工艺美术“百花奖”制作技艺一等奖。

  一个农民,地处西北内陆,制作的作品要想在全国展览中崭露头角,必须得有独到之处,有过人之处,这是他自豪中说出的心得与感慨。

  这时,他拥有了众多头衔: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兰州市农民艺术家等。

  他的事迹上了电视报纸,中央电视台四套《流行无限》栏目中做了人物专访,这让家乡人无不称赞,让同行无不刮目相看。

  以弘扬中国古代木制建筑精华为己任,这是他肩头的责任。对自己的事业,他踌躇满志,壮志凌云,他还要建木制古建筑微缩博览园,要将中华大地上的有名古建筑作品一一入列;今后还要走出国门,将世界知名建筑也要纳入;他要争取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他的奋斗目标。

  一位农民,这种高超境界和远大追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很难相信。

  过年过节我们相聚,谈天说地,谈艺术追求,交谈投机,很是愉悦。酒喝开心时,就在饭桌上,他会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唱歌,永远是那一首《送别》。说他交朋友,既不看重钱,不看重官。他不善于交际,不善于阿谀奉承,一心一意创作。我俩谈得来,私交很好,是真正的朋友交往,是一种精神交流。他曾不止一次给我说:人吃饱穿暖了,得有点精神追求,得给后人留点什么,这一辈子才值,他爱的就是中国木制古建筑。

  此时正值事业高峰,他信心百倍。2015年,他年已华甲,还亲自干木活。在木末飞扬的木制建筑创作中,一天又一天,不断重复着又挑战着古人和自己,让一件件古老的建筑在他们手中复活。这已成为习惯,他的生活已融入古建筑之中。

  突然传来噩耗,他得了不治之症。四处求救化疗无效,于2016年3月13日去世。前后不到半年,天妒英才,病魔夺去了大师奋斗的生命,阻止了他辉煌的事业。痛哉!痛哉!

  看着一件件精美作品,为一个普通农民,为一个伟大的农民点赞。更为一位农民担当起中国灿烂文化的传承者、建设者致敬。每每想起这些,是无尽的惋惜。曾相约年老闲暇时,与他品茶谈古论今,谁承想!

  欣慰的是他的儿子丁沙金,挑起了父亲留下的这副重担,这个纯朴腼腆的小伙子,坚持走了下来。他和师兄弟们一起努力,在保留古建筑精髓“榫卯结构”的同时,采用先进设备、自己制造专业工具,提高了古建筑模型制作效率,推出了小型化木制握桥,同时开发了“斗拱积木”、“创意笔架”等与古建筑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他感慨地说:以前由于敬畏父亲,从没有正面接触了解过这些作品,也没有和父亲深入交流过,若知道这样子,父亲健在时,好好跟上一年,也会学到很多东西。

  你看,这是传承者们的新作品:西汉时期的“明堂”模型,“至公堂”半剖模型,“西道堂”遗址复原模型,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模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模型,陇南“古民居”等。飞檐翘角,木色飘香,精致灵巧但不失宏伟壮观之气象。

  这些传承着具有中国传统木制建筑风格的新作品流传四方:“微缩古建筑北京天坛祈年殿”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丹凤门”,“未央宫前殿”等七件作品被西安汉城湖景区大风阁博物馆收藏展览。无数作品被景区、企业、酒店、爱好者收藏。在深圳文博会、敦煌文博会上,他们的作品更是受到好家的围观点赞。

  四合院中热火朝天,门口兰州今明古建筑模型有限公司的招牌闪闪发亮。这儿,不仅有天南海北的客商往来,还吸引来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的青春学子,还有游玩乡野的小学生也在家长带领下认真观看。他们不仅看成品建筑模型,更喜欢看匠人的制作过程。他们凝视、惊奇的眼神,让丁沙金得到启发,干脆办一个青少年古建筑研学体验中心,让孩子们在欣赏成品、观看制作同时,双手组装斗拱互动。你说,这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上中国古建筑的精美、神奇。

  丁武明师傅言传身教,不仅把木制技艺传给了徒弟们,更把精神追求浸入了弟子们的血脉。这些都让人充分相信,前途尽管困难重重,但丁武明的继承者们一定会做出新的成绩。

  斯人已逝,武明大师的为人处世,他的精神追求,他的传世之作,定会让人时时记忆、怀念。

  你看,那件珍贵的八角亭,是那样的巧夺天工,是那样的熠熠生辉,是那样的亭亭玉立。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