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欣赏

古建欣赏

中式营造:一文带你读懂中国古建筑之美

古建知识2022-11-18古建欣赏古建筑欣赏论文
静赏古建,古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建筑内涵,中式营造:一文带你读懂中国古建筑之美,静赏古建,古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建筑内涵梁思成先生对此曾评价说,中国建筑“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

中式营造:一文带你读懂中国古建筑之美

中式营造:一文带你读懂中国古建筑之美,

  静赏古建,古建筑欣赏论文,中国古建筑内涵梁思成先生对此曾评价说,中国建筑“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表志。”

  与世界他系建筑多采用石料垒砌不同,中国始终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因此中国建筑是木造结构的直接表现。

  中国木构因历代的演变,形成了遵古的艺术。“其在结构方面之努力,则尽木材应用之能事,以臻实际之需要,而同时完成其本身完美之形体。”。唐宋少数留存至今的建筑,其在结构上的造诣之精,是累积千余年的工程经验所产生的最高美术风格。

  关于中国传统建筑,我国民间有着“墙倒屋不塌”的俗语。建筑物上部的一切负荷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柱和梁枋,而墙壁并不负重——这种结构原则被称为“构架制”,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构成一“间”。

  墙壁则如“帷幕”一般,仅用于隔断内外、划分空间,因此其上门窗的位置极为自由。从全为墙壁,到全部开窗,乃至完全无墙(如凉亭),都不妨碍负重。

  梁思成指出,“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而中国建筑在数千年前就具备了这个优点。梁交接处,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称重结构叫“栱”,栱与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栱”。

  斗栱可将上部的荷载,如屋檐、露台、楼井、栏杆等,传递到立柱,以分散横梁和立柱衔接的地方横梁所受的集中剪力,使梁木不易折损;是大型建筑物所不可缺少的构件。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中国古建筑也影响了其他亚洲国家古建筑。

  宋时,斗栱这种在高级建筑中使用最多的构件更是被工匠们作为建筑模数来使用。以“栱”的断面尺寸为一“材”,一座建筑的所有尺度均以此为准,这种方法被称为“材份制”。

  至清代,改用“斗口制”,仍是基于斗栱之上,是以“平身科大斗”开口的大小为单位。斗栱比例大小历代不同,根据其结构的演变,可以鉴定建筑物的年代。

  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至迟自殷代始,已极受注意,历代匠师不惮烦难,集中构造之努力于此。在《诗经》中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

  依梁架层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的应用,形成了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各种曲线,柔和壮丽,是中国建筑物之冠冕。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与崇峻屋瓦互为呼应,“阶基”在中国建筑中也尤为重要。周秦西汉时尤甚,高台之风与游猎骑射并盛,至近世则渐趋扁平,仅成文弱衬托。不过宋辽以后,“台随檐出”、“须弥座”等仍是建筑外形显著特征。至明清时期,须弥座台基则成为宫殿及重要建筑的标准设计,不但施用于殿堂,连照壁、城墙也可见之。

  高等级建筑的台基在明清时出现了“散水螭首”,在勾阑之下凸起龙首,特别是在台基转角伸出巨大的龙头,雨水可自龙口内流泄而出。紫禁城三大殿上千只龙首雨时一起散水,气势磅礴,场面壮观。

  无论中国建筑物之外表如何魁伟,屋身正面仍为并立之木质楹柱与玲珑之窗户相间而成,鲜用墙壁。左右两面如为山墙,又少有开创辟门者。除箭楼仓廒等特殊建筑外,厚壁开辟窗洞的作法并不常见,与垒石建筑状貌大异。

  中国建筑梁栋彩绘的装饰原则有严格规定。虽远在春秋之世,藻饰彩画就已甚为发达,但若有逾距者,诸侯大夫均引以为戒。待到唐宋以来,样式等级已有规定。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

  在建筑外部,彩画装饰均约束于檐影之下,斗栱横额及柱头部分;屋顶之琉璃瓦,则保留素面之原则;庄严殿宇,均限于纯色之用。故虽名为多色,但其大体重在有节制之点缀,气象庄严。非滥用彩色,徒作无度之涂饰者可比。

  凡主要殿堂必有其附属建筑物,联络周绕,如配厢、夹室、廊庑、周屋、山门、前殿、围墙、角楼等等,成为庭院的组织。除佛塔以外,单座建筑物鲜有呈露其四周全部轮廓,使人得以远望其形状的。与欧洲建筑物不同,“中国建筑物之完整印象,必须并与其院落合观之。”

  以多座建筑合组而成的宫殿、官署、庙宇,乃至于住宅,通常均取左右对称之布局。一切组织均根据中线以发展,其布置秩序均为左右分立,适用与礼仪之庄严场合。公者如朝会大典,私者如婚丧喜庆。

  反之,如悠游闲处之庭园建筑,则常一反对称之隆重,变化自由而随意。部署取高低曲折之趣,间以池沼花木,如入诗画之境。

  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流派的划分,所形成的派系是按照原住地居民长久以来,根据当地风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风格的民居,其考虑最多的元素是本地降水、日照等气候条件。有人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将中国传统建筑分为以下七大类:粤派、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

  皖派——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木雕、石雕、砖雕等,不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

  苏派——江南风韵的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轻巧简洁、古朴典雅,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回味无穷。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