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古建资讯

古建资讯

【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

古建知识2022-11-05古建资讯中国建材网官方网站
建材材料网,中国建材网官方网站,古建中国网,【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建材材料网,中国建材网官方网站,古建中国网原标题:【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

【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

【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

  建材材料网,中国建材网官方网站,古建中国网原标题:【UAS】“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

  “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思路分析——以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为例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村学龄人口减少,一些规模过小的农村学校被调整合并到城市中,城市中全日制高中发展迅猛,规模逐渐扩大,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建筑设计资料集中将中学校园空间划分为教学活动区、校园核心区(校园广场、升旗广场、集中绿化区)、生活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及其他零星活动区(供学生活动、交流、读书的公共或私密空间)。校园空间构成分为三大类型:核心式、围合式和串联式。

  全日制高中规模的扩大导致教学楼、宿舍楼的建筑单体体量增加,仍以单纯的核心式、围合式或串联式布局会导致校园内部人行流线复杂冗长,学生日常出行时间增加,难以支撑很多高中精确到分秒的时间管理模式。因此在大规模全日制高中校园整体布局中,还需要一种更贴合实际情况且方便学生与教师使用的设计模式。

  廊坊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廊 坊一中”)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始建于1951年,是廊坊市的首个省级示范高中。此次廊坊一中迁建项目选址位于安次工业园内,东至规划永兴路南延,南至大堤,西至安丽路,北至王园子村址。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22亩,建筑面积10.65万㎡。办学规模为90个班,在校生4200人。其中普通高中24轨,72个班,在校生3600人;国际部6轨,18个班,在校生600人。

  学校既是教学相长的地方,是知识的海洋,等待学生前来汲取;又是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学校里度过的。严谨的教学、生机的校园、冷静的思考、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曾拥有过的美好青春回忆。在学校里,学生们首先得到学习知识的方法;其次学到知识并且广泛涉猎;而后学会生活,有健康的体魄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如路易斯·康所说,教师与学生所构成的空间是学校的基础组成元素,每个空间均由人与人的互动产生,每个空间可有形亦可无形,空间与空间巧妙组合成校园,构成师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居所,故从初始规划设计开始就明确态度,即设计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其乐融融的校园生活模式。

  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与共性教育,其意义更侧重于消除文盲;大学教育是特性教育、专项教育,侧重于培养高精尖专项专业的高等人才;而高中是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为大学做铺垫,开始进行主动学习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腰身”部分,起到承上启下、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好的高中教育应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义务教育的教师管家式教学的被动模式,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思考且拥有一定专项志趣。

  高中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学生们更成熟、更活跃,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更高。因此在建筑空间设计时应注意对距离的把控,以利于高效紧张的高中生活;应注意共享空间的分配,如宿舍、班级、年级等共享空间,以便于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学习和活动;同时应注意集体的效率与公平,尽量保证公共空间与每个教学空间距离的公平性,以平衡学生基数过大对效率与公平产生的负面影响。

  廊坊一中迁建项目办学规模90个班,在校生4200人,这种规模的学校若采用《建筑设计资料集》的基本平面布局方式,则易产生流线过长、交叉,以及公共空间与教学空间距离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中教育对于学生日常时间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项目采用化整为零的组团化布局方式。校园整体规划结构为“一心、两轴、五区”。“一心”即以校园中心景观和综合楼区为核心;“两轴”为贯穿东西向的人文景廊轴和南北向的建筑风貌轴;“五区”为总体规划根据各功能区的相互关系进行用地布局安排,以校园中心景观为核心,将新校区分成五大功能区,即教学区、辅助教学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和校园中心景观区。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分为高中部和国际部2个组团,围绕中心轴线南北两侧分别布置。

  此种布局尽可能缩短学生的日常活动流线,可保证学生高中生活的高效率与快节奏;各组团建筑围合形成院落空间,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空间。整个校园规划设计有效实现动静结合与合理分区: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有利于相互开放,促进交流;同时,整体围绕中心轴线对称布局,营造端正庄重的校园氛围。

  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在于建筑单体的排列组合,可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在大江南北的各式传统建筑中,院落一直是最重要的空间之一,虽不能挡风遮雨,但“无用之用”的虚无空间正是我国建筑文化的精髓所在。

  院落形式很早就被应用于校园建筑中,在不同时代伴随着不同社会背景呈现不同面貌。现代教育尽管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但与西方很多著名学府一样,我国新一代校园选址大多远离城市喧嚣,并通过与主流商业社会保持适当距离以维护求学求知的朴素情结,与都市中心区的商业聚集类型呈截然相反的面貌。在本案设计中,“院落”与校园再次相遇,空间可分可合,可有形亦可无形,时而开放向外,时而内聚包容,自成一体。设计从学生和教师对于校园空间的日常使用体验出发,以院落化营造方式,创造多个亲切宜人且极具归属感的空间。原本规模巨大的校园,经过组团式院落空间的有机划分,被化解为各具功能特色的共享中心组团、高一与高二年级组团、高三年级与国际部组团及体育运动组团。

  教学区分为教学一区和教学二区,2个教学区内的教学楼均以倒“E”形的建筑模式围合出半开放式的院落空间,为师生创造室外活动场地,其三面围合的特殊设计既赋予其相对私密的空间,又保持空间的开放性,巧妙绝伦。不同年级设有单独的活动场地,便于管理,避免活动场地使用产生冲突。

  综合楼位于校园中心区东侧,面朝校园大门,是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东侧为主入口广场,西侧为中心区广场,南侧为体育馆,北侧为艺术馆。

  综合楼平面呈倒“C”形,西侧凹陷处设计为景观庭院。建筑共7层,1层为活动室、展厅及中控室等;2 层为校史展厅;3层为电子阅览室;4层为图书室;5层为教师阅览室、综合办公室等;6~7层设校长室、综合办公室、值班室、库房等。综合楼立面以竖向狭长窗为主,整洁大气,极富现代文化气息,尽显庄重、威严,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艺术馆位于校园中心区东北侧,其东侧为运动场,西侧为教学楼,南侧为综合楼和主入口广场,北侧为篮球场,东南侧设计有艺术景观广场。艺术馆与体育馆遥相呼应,给校园增添庄严、宏伟的色彩。

  艺术馆平面近似梯形,外侧用框架填补呈矩形外观,框架和建筑墙面间形成灰空间,提供一处可供交流和沟通活动的院落空间;同时框架柱廊设计在保持校园建筑风貌相对统一的前提下新颖别致,突出独特的艺术形象。

  当代中学的教学空间更注重对教室布局的创新和对“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探索,并关注公共空间的塑造,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

  教学楼采用正南正北向设计,班级教室均为南向,采光通风效果极佳,不同年级教室分栋布置,教师集中办公,便于管理且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楼室内设计上注重活动空间的分配,每个班级教室的后侧设有本班共享空间,每个楼层设年级开放式交流空间,便于师生间的交流、学习、活动,活跃校园氛围。上述空间节奏中的留白可留给学生更多发挥余地,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校规划不再局限于创建有形的校园,更注重营造自身特有的环境氛围,故将院落形式贯穿于教学、工作、生活与交往空间。在此背景下,新时代校园规划越来越注重学习场景间的融会贯通。在本项目中,建筑界面围绕院落空间展开,提供了将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可能性。此种空间形态会鼓励学生进入户外“第二课堂”,增强学生自我认知,成为沉浸式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为满足组团化布局方式,凸显校园端正、庄重的氛围,该项目整体布局工整、严谨,体现出极强的秩序感。但通过院落空间引入,使整体环境在严谨的秩序中也能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为原本一板一眼的空间布局增添变化。

  促成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是校园建设最重要的内容。而“交流和沟通”可放在更宏观的层面进行讨论。廊坊一中迁建工程设计可为目前较大规模全日制高中规划及建筑设计提供思路:总体布局化整为零,将规模最大的教学生活区分为数个组团围绕中心区分别布置,缩短学生日常活动的流线,满足高中高效率的学习生活要求;在校园内引入大量“院落”空间,为师生提供更多自由交流互动的机会,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校园可成为一个对话和融合的有机体, 具有明晰的逻辑、健康的架构和多样化的空间支撑,希望该项目可为类似建筑设计项目提供参考。

  [1]《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约翰·罗贝尔.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M].成寒,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夏柏新,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建筑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很赞哦!